发糕怎么蒸好吃?
南方人,小时候常吃的早餐就是各种粥、蒸饺、烧麦、油条、葱油饼之类的,偶尔也有馒头、包子一类的,但很少。记忆里最多的还是那种类似蛋糕的高分子发糕(里面会掺各种葡萄干啊、核桃仁啊之类,但是不多),白白的,软软的,带着自然的甜味和粮食的香气,非常好吃。 现在在北方生活了,这边早餐爱吃馒头、花卷、包子这类的,虽然也爱吃,但总觉得不够好。于是就自己琢磨着做,想重拾记忆中那熟悉的味道,结果做了几次,感觉离记忆中的味道越来越远…… 发糕到底是什么呢?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得好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前几天又做了次发糕,突然好像悟了点什么,好像抓住了些什么,于是赶紧过来分享。如果你也在苦恼于如何做出好吃的发糕,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些启发。
【食材】 清水700g、白糖45g、面粉260g、酵母3g (因为家里没有低筋粉,所以用的是普通面粉) 【步骤】
1.准备一个无水无油的容器,把清水、白砂糖、酵母放进去,搅拌至糖融化,然后放入面粉,搅拌成浓稠的面糊。
2.盖上盖子或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3.待面糊变成原来的两倍大就可以了。
4.用筷子将面糊搅匀,使里面的空气充分扩散,然后倒进模具里,盖上盖子或者保鲜膜,继续让它醒发。
5.差不多2个小时,用手指弹压一下面糊,如果凹陷很快能恢复,就说明醒好了。
6.冷水下锅,锅开后计时30分钟,关火,让发糕在里面浸泡2小时左右,等它彻底蓬松暄软。
7.取出来倒扣脱模,切成块就可以吃了。
做完以后发现颜色不太对,以前做的都是雪白的,怎么这回有点发黄呢,会不会是酵母放多了?赶紧查了一下,百度上说的原因是:“可能因为你放了酵母,而酵母又是富含营养的微生物,所以在表面会长出一层薄薄的菌膜,这个过程叫做‘发毛’,正常的酵母发酵应该是不‘发毛”的……” 所以这层毛毛并不是头发哦,也不是杂质,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呢。不过既然百度能搜索到原因,那就说明这做法是没问题的,只是个人味觉不同罢了。我倒是觉得这样更有风味,像加了天然色素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