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在大厅后面行吗?
1、灶君与厨房
灶君是中国的民间宗教之神,又名灶王、灶神,由古希腊的烹饪守护神——赫柏而来,在中国自古受民间尊崇,祭祀十分频繁。
祭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即民间常说的“过小年”的日子。民谣表示:“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煮豆腐,二十六,祭马山(即马鞍山),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好火,二十九,去打酒,大年初一,头一杯酒,先敬灶君。”反映了古代中国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一切家庭生活的特点。灶君既是汉族民间饮食之神,而又列入中国五宿星之一,封为“九天司命灶君”,明列尊号曰“东厨祭灶神”。
相传,灶君自受封以来,历年祀,屡获恩锡,拥有众多的子嗣,香火无比。在汉代画像砖和陶灶上,画灶君夫妇和二十四小时巡行与夜间睡觉的形象。夫妇同枕共眠,显示出厨房不但是在安排饮食,而且在实践着家庭的人际关系,其生活情景是一幅幅人间生活的缩影。
尽管在儒家经典中,祭祀灶君只是一种 “近俗”的典礼,被视为不正经的书 ,不足以论治,然而在现实中,对其祭祀却已成中国民俗中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因为灶君主管一家饮食,既照顾温饱,又关乎容身所在的居室平安,举家举室,谁不关心?
2、灶君在民间的形成
灶君实际上是炎帝和火烧仓神两种信仰的融合。
传说,炎帝神农氏发明了茶,神农尝百菜之苦,发现茶可驱寒解毒,令人益寿延年,故《辞源》中说道:“茶,或曰:‘神农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服五味子、猕猴桃、枳梧桐子、姜蔗汁、佛袈裟炭汁、酒,皆绝饥”。
又曰:“时医以良药与饥饿等,久服轻身,久服令人耳目聪明”。而炎帝因尝百草之毒,只饮水不食药,七日而终。临死之前,将其捧于天上,故大言者飞天,小言者坠地。飞者,飞火也;坠者,坠火也。故天上火君,司人间焚爇之事。汉代张陵《老子想尔注》中载:“灶神名历,形长三寸,座有登膝大,手握八卦,曰知物历,司年终奉事”。又载“灶神头上尺,欲去人罪,常以灶神祠忌,以玄蒿炷之”。《昭明文选》载宋玉《神女赋》“室家的行污而灶神以言”。表明灶神在汉代已有祀奉。
神农又以火耕制农业,相传掌管人间粮食乃有柴草之祭祀,因神农始教民耕土得粮而治民,得五谷之用,后人奉为灶神。《灶王经》云:“灶者,造作五谷,大修园圃,受薪牧羊,以供祀灶孙”。即造作五谷,大务种植,是主生产者,故为灶神。宋代陆游《病起出游》诗云:“闭门野宿近烧畦,半是藜羹半豆糜。为谢北山张巨岳,近来何似灶君痴?”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有“灶神”一章,所述与《本草纲目》中张景岳《推论八味》相同。“故此,人家吉凶幸不幸,皆自灶神所知焉。”唐葛清编《朝天录》引《灶王经》曰:“人家诸舍,必有祀灶神者,凡祭以肥鸡,日入五日,府吏告祭,香灯童子、壮者执杓而侍”。宋代范成大《重过简贞甫》诗曰:“年来争识灶君面,却怪煨芋随愿灵”又曰:“主人与客争烧炷,看护烟灰断后薪”。皆可见宋代祭祀灶君之俗。
至于神话传说中的灶君,则始于秦汉。据《风俗通》载:“炊人之遗,或称呼火帝,累世相传,谓灶神。”(火帝即炎帝)。《异苑》:“灶神名禅,字君遂,相传为神农臣”。《玄中记》:“天下受命灶神第一”。《荆楚岁时记》:“正月二十四日及五月二十五日,并灶神上天奏事之夕也”。可见汉代已有火帝、灶神之名,而将二神合一在东汉后期,到六朝时才最后成形,直至唐代,灶君地位才日渐显要。据《杂五行书》云:“灶神,旧说中央蚩尤氏,鼻子赤黑,煎油以候王祭”。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占》云:“正月二十四日为天子灶神上天之辰。谚曰:‘灶君天帝使者,过年就去上天奏事’。”元至正间编夏文仲《续世说》曰:“近代以二十四日为灶神上天朝天之期”。古代祭祀灶君的习俗既止。
灶君是普天下人家煮饭炒菜的守护神,旧时亦被尊为司命宗师。灶君既专管各家饮食,又与民间养生治病有密切关系。张景岳《推论八味》引《灶书》:“正月一日,为灶君诞。是日,人家祀灶,相戒勿言,而言於灶,则灶神能诒祸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腊月二十三日,祀灶除夕,以柴、炙鹿肉,祀灶神”。清顾禄《清嘉录》祀灶神曰:“二十日是灶神诞辰,士庶家致祭於灶。越除夕,祀灶以后,以酒食祀餐灶神,名曰‘接灶’,然所祀之神,或与除夕所祀者不同,盖民间俗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