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多戴黄金?
谢邀! 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为什么会有“五行金多戴黄金”的说法。 这是中国古人基于生活经验总结出的一个规律:土生金,而金属首饰大多由黄金、白银等制成。 所以有人根据这个规律推测出“土主信,故忠厚,宜结善缘;金主义,故慷慨,宜散钱财。”于是才有了“财配木,禄配火,官配金,印配土”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并由此延伸出了六十甲子纳音。
其实这个理论只是中国古代数理哲学的一种朴素概括而已,并不具备现代科学所要求的严密性和有效性。但这并不能说它没有用途。它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之一,依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医用六经辨证的方法诊断疾病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中药方剂,建筑风水中讲究的“四象五行”和“天人合一”,甚至民间流传的算命看相都或多或少运用了这种理论。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五行金多戴黄金”也是这种文化的一种延续。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人所说的“五行”与上古先民们理解的“五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秦儒家经典的《尚书》、《周礼》等著作中提到“五行”时多是作为象征性符号使用的,并没有具体的所指。直到东汉儒家学者郑玄注《周礼·天官》才首次明确了五行的内容。他说:“五行,五常之名,仁、义、礼、智、信也。”后来的《尔雅·释地》中也提到了“行”,说是“东为行,西为泽,南为沼,北为陆,中为丘”。这其实就是说的“五岳”和“五岭”。再后来宋朝程颐在阐释“五行”时说“五行者,乃天地之生理,万物之根本。”(见《二程全书·遗书》)这已经把“五行”说成是物质了。再以后,清初大师朱熹著《周易本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行就是五金”,这才有了今天所谓的“金克木”“水克火”等等。 其实,把“五行”理解为五种物质本来就是一种误解;即使理解为五种性质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用五行进行描述——“四象”中的“太阴”即是“少阴”,它是黑色的,属水,故曰“太阴实,太阳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