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为什么是丫头?

韦荣访韦荣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丫”是一个象声词。最早见于宋元话本。如《醒世姻缘》第十一回:“(王月香)见天色晚了,便叫丫鬟秉烛。” 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中,“丫”字更为常见。如《水浒传》第十六回:“只见一个丫鬟走出来。”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小春儿提着一盏菜油灯,丫鬟扶着。” 在明清时期的史料笔记和方志中,也经常出现“丫”字。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正月)十六夜,家妓满前,各执花灯,唱‘满堂红’。”又如《帝京景物略·春场》:“(二月)十五日,灯节之期也……小儿女买灯,婆娑笑傲。” 再往后,“丫”字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如清末民初的白话作品,以及现代作家笔下的作品中。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那个穿短衣的是管账先生,黑胡须是管事先生,长脸蛋的是股东先生……”又如老舍的《赵子曰》:“他是个混混儿,而尤以混得干净利落闻名。”

其次,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丫头”指代的对象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服侍主人的婢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丫头”经常跟主上、老爷等称谓一起出现。如明代戏曲《娇红记》第二出:“(丑扮老妈)……那小姐深居鸾阁,永夜难眠;想老子今日又去了。这丫头不知又闹些甚么。”再如冯梦龙《醒世恒言·薛录事鱼篮记》:“那小娘子听见说和尚来送经,忙叫起丫鬟……开了门接经。” 从现存的文字材料来看,“丫头”这个概念最先出现在唐代的小说里。如裴铏的《传奇·聂隐娘》:“(隐娘)年可十四五,姿质娇丽。”又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女尼众有五百人之多,皆青裙赤脚,发髻歪斜。”但是,这些文字资料里的“丫”或者“头”都是指代尚未长成的大姑娘的意思。与后来的“丫头”概念并不完全吻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