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怎么控制粮价?
中国不存在“控制”粮食价格的问题,只有保障供给和引导预期的问题。 “控制”这个词是很重的,意味着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下手,减少粮食产量或增加其他产业的产值以填补粮食的空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的粮食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的消耗量;而“保障供给”则是指确保能够从国际上购买到足够的粮食,毕竟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而不是出口国(主要是大豆、食用油等品种),只要国外的供应充足,国内粮价就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然而,国际粮价走势与中国粮价还是有一定关联性的,比如今年的小麦涨价就受到了阿根廷干旱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消费国和小麦进口国,势必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提倡粮棉高产量,在稳定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保障了口粮的安全,但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商品率的提高,部分粮食品种如粳稻、玉米等可能供过于求,造成低价的现象,这对农民和企业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国的粮油政策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通过财政补贴和收储来保证农民的种粮收益,同时通过国企为主导的市场收购渠道,维护市场的稳定。 从2004年起国家取消了对小麦、棉花、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政府定购任务,改为按照市场原则实现市场化购销。为保证国民的粮食安全,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粮油的补贴,对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助,对良种繁育、推广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农田基本建设、科技攻关等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使我国谷物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