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什么好教?
数学,语文之类的学科知识,是教师教给学生最“直接”的东西。这些知识的传授,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基础,也就是学科素养,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的铺垫,直接的传授就是空中楼阁。但是,无论教学的知识内容多么高深复杂,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我们常把教学知识的过程比喻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其中,“道”指代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知识网络结构;“业”“惑”则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或疑惑之处。所以,教学的起点应该是让学生明晰他们自身在知识和能力层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授课,而不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与漏洞,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失败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内容很充实,也很完整,但是这和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学生要学的不仅仅是有趣的新知,更要学会如何思考,怎样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全程参与的思维训练和学习过程。
举个例子说明: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之前,可以预先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分数?(2)你对分数的理解是什么?(3)你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二?……(4)你能想一个办法表示1/2吗?(5)你还能想到别的表示1/2的方法吗?(6)1/2等于几个1/9?等于几倍1/10?…… 在引入新知时,可以将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然后由教师统筹,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在每个问题上列出至少两种不同的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对于学生错误的观念及时纠正。这样,在新知识导入的同时,也及时矫正了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