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用什么刀?

常晓荣常晓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果是业余球员,球技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建议用底板+海绵+胶皮的组合方式选购乒乓球拍。 这是因为:第一,这样的搭配方式可以选择的范围广;第二,在技术还没有全面成熟的情况下,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球拍。等到技术和打法上来了,再根据具体情况更换装备也不迟。 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种组合方式的选购思路。 先确定类型,是进攻型、防守型还是攻守兼备型。这一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决定即可。以我多年教学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比较适合攻守兼备型的底板。至于选择纯木还是复合底板,没有绝对的说法,全凭个人喜好。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选择纯木底板,其透板效果会比复合底板要好一些(就是能看清对方击球的底部情况),而使用复合底板,则板身韧性会更佳。 海棉的厚度有5mm和4mm两种,一般认为,4mm的海绵比较脆,容易损坏,不过现在工艺改进后,4mm的海绵比过去要韧很多了;5mm的一般用于直板正手或横板反手,弹性大,吃球深,是较为传统的海绵厚度。

因为海绵的弹性很大,不同人的发力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在刚开始练习时,不要买太好的球拍,易用性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再好的球拍若你用起来感觉不顺手,也白搭。 胶皮方面,如果打惯了国产胶皮,可以购买国库系列或者729普及套胶(适合业余选手的进口套胶价格都比较贵);如果喜欢打上旋,建议用海夫蓝鲸II代或狂飙3;如果追求速度,可以用729-08/09或是省狂3。如果打惯了外胶,那么就不存在什么选择困难的问题了,直接入手一块即可。

封旭铎封旭铎优质答主

1、生胶

生橡胶亦称“短胶”“颗粒内倒生胶”,是大陆地区流行的叫法,台湾日本等地称为“生橡胶”。生胶击球速度快、转、落点长,具有很好的进攻性能,并具备了一定的削球能力。中国最早的两位世界冠军(男单)的打法是:生胶横拍两面攻。但生胶也有明显的缺陷:不善于处理上旋球,遇到上旋球回球普遍偏高,球速慢、下网多,不善于防守。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弧圈球技术的横空出世,生胶的缺陷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从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开始,世界乒坛进入弧圈球时代,生胶陷入了困境。到了九十年代末,生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一度有绝迹的趋势。

2、正胶

正橡胶(台日港等地区称叫法)亦称“长胶”“颗粒直立生胶”“反生橡胶”,正胶具有落点长、速度快、借力强、有上旋、假旋转多等特点。正胶击球下网的可能性要比生胶小得多,不适应于削球。在80~90年代,随着弧圈球的逐渐普及,正胶击球借力的特点在实战中被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所接受。正胶与生胶打法相似,可以用来拼杀、快带、快拨等。正胶的落点长和速度快的特性尤其适合横拍或直拍横打球员正手强攻。正胶的发力要领是:多以摩擦为主,击打为辅。要打出正胶的旋转和速度快的特点应使用短胳膊小动作击球。如果用力过猛,正胶击球的旋转会明显降低,球速也会变慢,击球也会变得不太稳定。正胶在弧圈球时代逐渐兴起,出现了刘国梁(男乒20届冠军)、倪夏莲(女乒17届冠军)、陈卫星、帖雅娜等著名的国际级乒乓球星,尤其是帖雅娜的反手生胶,快搓、快吊、快拉、弧线球得心应手。刘国梁的正手正胶快攻击球更是以落点长、速度快、旋转强、假旋奇特、击球凶狠、凌厉、流畅、一气呵成、干净利索、干脆、杀伤力大、令对手防不胜防,成为世界乒乓球坛上的一支奇葩和经典之作。在1999年第45届世锦赛男单决赛上,刘国梁战胜了马琳并夺走冠军,他的打法征服了世界乒乓球迷和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心,也标志着正胶摆脱了困境,摆脱了生胶20多年来一直未能摆脱的困境,从此踏上了发展的坦途。2002年第46届世乒赛上出现了三名正胶冠军:中国选手刘丁硕(男双)、韩国选手李恩姬(女单)、中国台湾选手庄智渊(男单)。2011年第51届世乒赛出现了两对正胶组合进入了男双的决赛:瑞典的佩尔森/卡尔松(佩尔森的长胶组合横拍两面攻,卡尔松反手直拍快攻打法),跨国组合斯特格/王皓(斯特格的横拍正胶组合快弧,王皓是现代横拍弧圈球两面打法,王皓正手有特长)。2016年第53届世乒赛,瑞典选手法尔克(横拍正胶组合快弧)与樊振东争夺男单冠军。2017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瑞典选手卡佩洛(横拍正胶组合快弧)与马龙争夺男单冠军。2018年第54届世乒赛,张宇镇(韩国)组合直拍生胶与樊振东(中国)争夺男单冠军。

3、半长胶

半长胶(台日港等地区称叫法)亦称“半生半死胶”,是在生橡胶(颗粒内倒)和正橡胶(颗粒直立)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半长胶既有生胶击球速度快、转和削球好的特点,又有正胶落点长、速度快和借力性的特点,半长胶击球比生胶下网可能性要小,比长胶更具旋转和杀伤力。因此,半长胶集生、长胶的优点于一身,成为生、长胶的升级换代新产品。半长胶与生、正胶一样,特别适宜于快攻打法。半长胶结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