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什么天气?
2017年4月1日 星期五 早上起来,阳光明媚,和暖的风轻轻吹拂着脸庞。 上午加完班出门的时候阳光更加明媚了,忍不住想拍照。 下班回家的路上,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不过仍然能看清路。 晚上吃完饭出去散步的时候,天已全黑,城市的灯火通明。 回到家已经9点半了,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洗刷了城市一天以来的燥热与灰尘。
2016年4月1日 星期天 早上醒来,外面阳光普照。 吃过早饭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天空变得漆黑一片,狂风大作,下雨了! 两小时后,我们到达杭州湾跨海大桥。雨已经停了,蓝天大海。我们坐在船上,观海听风。 傍晚,雨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于是我们去吃了顿火锅。 夜晚,我们住进了海边的小木屋。屋外下着雨,屋内烧着火,十分温暖。
2015年4月1日 星期四 早上起来,阳光明媚。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在酒店门口合影。 路上,阳光灿烂。 下午,抵达丽江古城,雨开始下起来了。 晚上,在古城的青旅里,听着雨水打在窗上,心情烦躁。
4月1日不是小长假,没有调休。4月1日是什么天气还要以当天的天气预报为准。大家可以在当地气象台查询天气预报。
清明节习俗
1、禁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起源是纪念晋文公霸业的功臣介子推。汉代之后,该习俗被流俗化,成为一种普泛性的节日民俗,南北朝时甚至由北向南逐渐流行起来,而且所禁的时间,南朝为两天,北朝为至多三天,这和后世相沿的禁火三天显然更加切近。因此,唐代沿袭这种习俗,其渊源是相当久远的,而不仅由于唐朝和北朝的特殊关系使然。
2、扫墓
清明扫墓,除追悼亡灵外,还有祭土神与谢土祭墓。墓祭土神。这是古代的祭祀自然神灵——“五土之神”的一种形式。五土之神,包括社神、稷神、山林川泽之神。古人把山神称为“大公”、“王公”、“后土”和“黄神”等,认为山能兴云生风,降下甘露,使百果滋实,五谷繁盛。唐人认为,这些神灵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莫大的恩惠,所以每年到了一定的时期,便举行隆重的祭礼和各种娱乐活动予以答谢,这就是谢土。
3、斗鸡子
唐时的清明食俗,最具有普遍性的食品是汤饼和青团子(即蒸饼)。这种食俗到宋代依然流行不息。《岁时广记》卷十二“汤汁”条引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蒸饼”条和卷十三“饭食”条引宋无名氏《醉翁谈录》“蒸饼”条,说的就是此二种食品。“鸡卵,以百草染色,又以神符小人贴卵上而写‘生窝娘子’,谓之‘斗鸡子’,小儿以卵相敌,先破者执后破者之卵,童稚以为乐。”这是在唐宋时很流行的清明“斗鸡子”游戏。这种游戏源于南朝。
4、踏青
清明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唐代尤为盛。唐朝人也称踏青为“寻春”、“探春”,还有“春日郊游图”。清明踏青,有郊游、运动、娱乐、社交、赏心、悦目、怡情、健体等等多方面的内涵。唐人踏青时,往往成群结伴、三五相随地出都门。
5、射柳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至今,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方的一些地区清明节这一天还有不能砍树、折枝的习俗,否则就被看作不孝,会触犯祖宗,带来不吉利。北方的牧民在祭扫祖茔以后,还会举行盛大的“打银桩”:将银元宝般的一捆柳枝插进地里,然后围着这棵柳树唱歌、跳舞、狂欢,以保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