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怎样看?

卜瑞权卜瑞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基于对生活常识的观察而得出的概念化描述。它涉及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等诸多学科领域。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五行理论的全貌及其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1.五行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尚书·洪范》记载着这样一段内容:“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可见,五行最初是用来形容五种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的。 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大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形(固体的、液体的),二是无味(嗅不到的)。据此,古人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归入五行之中,用五行来指称它们: 木——具有生发、条达功能的植物类事物。 火——温热、明亮并带有刺激性的物理量及物质形态。

土——中间状态,即土是像地面一样可以容纳他物的中和之物。 金——肃杀、敛聚,具有这一特性之物多为金属或坚硬、收敛、凝聚的物质。 水——滋润、向下运行的东西。

由此,五行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以木比类青年,以火比类君王,以土比类长者,以金比类少壮,以水比类小童。 这种用抽象的五行概念来形容具体事物的方式在中医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中医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于五行之中:

2.五行的方位是怎样确定的 古人认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中部属土。因为东与木对应,西与金对应,南与火对应,北与水对应,中与土对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五行之方位并非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五行的位置是可以转移的。《易传》中记载了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而有九,其中就有这样一段关于五行迁移的话: “分阴分阳,此太极之象也;左阳右阴,此五行之位也;上下左右前后,此六合之势也。” 在古人的认知世界里,天地是一个大的阴阳平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之间有一个媒介,就是人。人在中间,阴阳各半。

由于人体处于这个阴阳平衡系统之中,因此人的身体姿态也就决定了阴阳五行的地位。 古代医书里面常讲“身半以上属阳,以下属阴”“腰以上属阳,腰以下属阴”,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阴阳平衡系统中,还有六个相互联系的方位:前、后、左、右、上、下。这六个方位也有阴阳之分,前面属于阳,后面属于阴;左边属于阳,右边属于阴等等。 这六个方位每一方都有五行分布,如前方属木,左边属火,上方属金等。

任何事物都可以放入五行系统里进行描述和分析。 中医将人体划分为五脏六腑,也是按照五行系统的理念进行的: 心——火 肝——木 脾——土 肺——金 肾——水 五脏之中,心肺居上,脾胃居中,肝肾在下。虽然五脏各有其属性,但整体而言,五脏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3.五行相生相克的实质是什么 生——生机、生长。克——克制、战胜。五行相生相克其实蕴涵着很大的哲学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一棵幼苗茁壮成长进而成为大树,这就是水生木的生。我们还会看到火烧着木,木被烈火焚烧成灰烬,这是火克金的状况。 在中医学里,这种生与克的观念被引入了人体的经络体系。

经络有“经”有“络”,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支脉。在人体经络系统中,有这样一条主线: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在这条主线的周围,又有纵横交错的小经脉,犹如河流中的波浪。这些大小不同、纵横交错的脉络构成了一个生动的人体生物节律系统。 经络系统中,“经”是一般是不变的,诸如肺经、心包经、脾经等。而“络”则是不断变化的,一天为一个周期,一周为一个循环。

白天阳气旺盛,气机向上向外走,所以,下午和晚上三焦经最旺的时候,经络中的“气”也就是血液、淋巴液都在上行,此时“络”是通的。 早晨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所以,上午三焦经最弱的时候,经络里的“气”也就是血液、淋巴液等下行,此时“络”是堵塞的。

每天如此,周而复始。 西医所说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在这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上醒来,这些物质到达高峰,正是阳气渐生之时;黄昏日落,它们开始消散,正是一天后阳气复生的时机。如果这一天人们工作劳累,夜间睡眠不好,那么整个阴阳轮回就会被打乱,对健康当然会有影响。 五行相生相克,生是延续,克是有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