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字五行属性怎么判断?
“研”的繁体字是“硏”,《説文解字》中對“研”字的解釋如下: “研”的五行屬性為木,因為“研”的繁體字“硏”的部首為“辛”,而《說文解字·辛部》中對“辛”的解釋就是“辛,荆也。象形。木葉可烹制飲食。从辛,聲。”可见“研”的五行屬木,而且與草木有關。 那麼為什麼要講“研”的五行呢?原因是很簡單的,因为古人在創作學術著作的時候往往要考慮到五行這個因素,而且也要考慮到五行的補弱親生之理。比如明朝王欽鴻所作《五行精义》就指出: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之別稱。” 又云: “五行者,五行之气。氣者,生之本。……相生之情是曰益。” 其書列論五行相生的順序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今所謂“木—火—土—金—水”的生發順序。
在五行相生的過程中,每一五行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且後面的五行不能超越前面行所居的位置。如果某一五行超越了自己應該居的位置,則會形成相克或者相害的局麵。例如木太旺了,則火被淹沒,也就是「木焚(炎)」;土太旺了,則水被堵死,也就成了「水土流失」;金太旺了,則木被削斷,就成了「木殘(摧折)」;水太旺了,則火被滅頂,就成了「火滅(滅)」。而「研」字屬木,因此若要想讓它生發得更好地话,就需要配合其相生的五行來助之。
而在古人的想法裡面,如果不需要補強的話只需要保持它原本的狀態就好了。因此「研」只要保持屬木的特性不要變就行。然而世事無常,很多事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都在不断地運動中,包括自然界的五行和人事物的五行。所以古人就設計出了用東西來補強這個方法。而補強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其原有生發之處加進去。如果在「研」的字形上加進一點火,即可以「點燈」的形式加強它的生發,那就是最好不過的了。恰好這樣做又能符合五行相生的邏輯,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