汑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提到“水上微生也”,也就是说“汑”是指水面上非常小块的陆地;段玉裁注云“一曰水泽中也”指水中沼泽。这两个意思中都含有“水”的意思,所以“沲”的偏旁为“氵”。 读音上和现在统一使用普通话有很大差异,古音中“沲”读作“duō”。
汉代许慎《说文·水部》中讲到“沲”字音“徒禾切”(今音tuo);唐代贾彦博等著《五经文字》记载“沲,音朵;又他可切,音拓。”“佗”字条下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第四·水部》“佗,他可切,又杜禾切。”可见古时“沲”、“佗”二字读音相同,均为“duo”。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卷十·音声》中记载了另一个读音“suō”,这个读音现在保留在“梭”字的读音中。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读音外,还有“shā”“shuō”“sò”等等读音,这些读音现在已不使用。1955年公布的《汉语大字典》中还收录了一个现代方言读音“dá”,这个读音见于皖北及徐州等处(1)。 现在汉字简化后,“沱”和“沲”两个字合并成一个字,所以读音自然也发生了变化。由于“陀”与“沱”在古代读音相同,都念做“duo”,后来“陀”保留了这一读音;而“沱”字加入了新的读音元素,形成了现在的多音字——“to”或“de”。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介绍的都是古音,也就是汉代以前的读音。汉魏六朝时期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唐宋时期更加明显。现在的读音是解放后确定的,与古音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