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存钱?
这个结论下得太武断了,“都喜欢”这个词也太笼统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我认识的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存钱,他们宁愿透支未来的钱来买现在不想要但是非常需要的东西(比如新车),他们甚至觉得借钱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但是!这些人依然会存钱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人生充满变数,今天你借的钱明天你可能就还不上,你今天消费的可能以后也很难再买到,那还不如现在就存钱起来,万一哪天需要用的时候能拿出来即可。
于是他们也就有钱了,只是不是以现金的形式存在而已——你贷款买车,银行把10万元贷款打给你的4s店账户上,4s店给你开了张10万元的购车发票,其实这笔钱你现在并没有花,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保存罢了。 这样来说的话,其实中国居民并不是在存钱,而是在“存款”。
区别有多大?储户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他是有一张存单的或者银行对账单的;而贷户是没有的,他只有一张借款合同和每月银行的还款通知单。 当然,最后双方都是通过银行把款项转到对方手上。 所以关键不在于居民爱不爱存钱,而在于储蓄(存款)、融资(借贷)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资金从低利率通道到高利率渠道的自由流动。如果不能自由流动的话,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套利现象。
如果储蓄(存款)大于融资(借贷),则会出现流动性陷阱,这时候即使降息降准,货币扩张,老百姓也不会把钱掏出来去增加消费支出。这种情况在中国目前就是存在的,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企业负债率高企。 如果融资(借贷)大于储蓄(存款),则出现通缩,物价下降,人们手里的钞票变得更“值钱”(购买力增强),这时人们会增加消费,经济回暖。然而中国是恰恰相反的,居民信贷增速飞快,超过GDP增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所以,到底是爱存钱还是爱贷款,关键并不在于居民和企业愿意不愿意,而是要看它们有没有足够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有钱自然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是贷来的钱,那就得小心伺候着,不能随便乱花了。否则贷款不还,你就成老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