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字五行属什么的?
“艾”在《康熙字典》中有四个读音,分别用不同的字形表示不同的含义。 “yì”是第一个读音,意思是“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做药用; 这个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用了。 第二个读音是“ǎi”(今简作“艾”)——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蒿。~子。~节。~床。~绿。~绒。~席。~符。~草灸。
2. 老麦:“昔之孝子,斯之所哀。今之孝子,斯不~~。”
3. 年老:“颜穴若朝霞始秀,艾如霜雪而逾白。” 第三个读音为“ài ”(古音读ái)——恨:“相如虽病,强起谢秦王,愿以‘蔺’相~~。”—这个读音也极少见,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 第四个读音为“xī”(此读音见于某些古籍,且多为通假字,现代汉语一般不再使用) —— 古同“薰”,香:“~莸混杂,芬芳反腐。”—这个读音也不常用。 这四个读音、四种含义,在古代往往混用,比如陆游的《秋兴》诗就有这样的诗句:“自念直道何足讥,平生未省受吾伊。人怜直节生来瘦,我痛直词来岁悲。”其中的“瘦”字就是“遭忧”“遭忧”即父母丧,古代称父母丧为“忧”,又称“大忧”或“丁忧”。
“瘦”的意思是忧愁而消瘦,因此这里用的是“yì”这一含义和读音。 但是这首诗的第一句就用了“艾”的这一含义——“我痛直词来岁悲”——诗人在这里是说他的父亲去世是在庚申年(公元1190年),第二年他母亲又去世了,因此他感到非常的悲伤:
庚申本不是大丧之年,但是按照当时的风俗,凡是遇到大丧之年,官员都要辞职居家守制,称为“丁忧”,俗称“守制”、“服丧”。 于是陆游就在第二年(辛酉年)写了这篇《秋兴》,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这种用法与上述第一种意义相同。这里的“艾”还是“yì”的意思。 由于这四个读音都是古音,我们很难判断古人是在何种语境下使用这些不同意义的字的,也就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 所以现在的汉字学家们普遍采用“简化”的办法:将所有这四个读音全部简化为一个现代汉语常用的读音“ǎi”。 至于它的具体意义,则取决于它的语境。 这就是说: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把“艾”看成是一个形声兼会意的字:上面是“艹”字头,象征草木;下面是“乂”(yì)字,表声音的同时也有“割”的意思。 因此,人们就把它引申为两种意思:一是指可以吃的香草,二是指一种可以用来针灸的草药。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尤其是涉及到某个特定的词语的时候,人们还要把这个字看作是另一个形体、另一种读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