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每个字的五行?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如何给汉字五行定位。古书对汉字五行的定义各不相同,后来有人尝试从字形来定义汉字的五行,也就是现在最常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但这样划分确实让人头疼不已——金、水、火、土四行还好分,可木怎么办?因为带木的字几乎都被归到水火土这三行了。 既然五行分法有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用五行来命名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探索生命规律时,发现人的生 老病死、昼夜交替有如四季变换,而这一切又和太阳的升落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们以太阳为起点,把一天划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对应着五行中的某一行;同时,也把一年划分为五季,每季都对应着五行中的一行。这样,人生与大自然就都有了五行归属。 用现在的科学理念讲,一日分为五段实际上是指不同时刻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黎明之际(阳气初升),是人体激素水平上升的阶段,此时属木;正午之时(阳气鼎沸),是人一天之中激素最高的时间段,这时属火;日暮黄昏(阴气渐盛),是阳气逐渐衰退的时期,属金;人定亥夜(阴气最盛),是万物潜藏的时候,属水;寅时黎明(阴阳转换),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时刻,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快的时候,属土。 春、夏、秋、冬四季也是如此被划分的——立春夏至,属火;立秋立冬,属水;立雪立春,属金;小寒大寒,属木。
当然,这种时辰划分法只考虑到人体的生理变化,而没有考虑人的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因此是一种比较单纯的五行划分法。现代中医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以此作为指导疾病病因学、诊断学和用药原则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 不过,如果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五行划分法的矛盾之处。比如,水主智,那土(脾)能思吗?金主义,那水(肾)能虑吗?.......显然是不合理的。现代中医则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在中国古代,五行除了是五种物质属性,还是一种数术,古人用五行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也用五行来标记万事万物,因此,五行和天干地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和五方对应的是天地间的五气,即木气、火气、土气、金气和水气,五行在一年十二个月当中的运行规律称为五运六气,五运也就是五气在十二个月当中运行的变化规律。
五气归于十二月,每两年半(30个月)五气周行一次,称为一化,一化之中每气主司六个农历月。六十年为一周甲子,六十年当中每一气主司十二年,每一年该气当令,称为司天之气,在甲子年表中以大字显示;该气司天的下一年,其同气相求,称为在泉之气,在甲子年表中以小字显示;一化当中,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各主司六年,在甲子年表中称为在泉司天同位。
同理,五气归于二十四节气,每五年(60个节气)五气周行一次,各主司十二个节气;五气归于六十甲子,每十二年五气周流一次,各主司十二个甲子。五气主司天干,各司12位天干,即: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五气主司地支,分为司天和在泉同位,木气司卯位和申位、火气司午位和子位、土气司辰位和戌位、金气司酉位和卯位、水气司子位和午位。
五行数术还规定了同类相从的原则,即:五气同天干者同从,土气除了从己外,还从戊,即戊己土;五气同地支者亦同从,土气除了从辰和戌外,还从未,即未土。这样,每一个字当中,凡是包括在上述天干地支当中的属于该字的五行,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山从土、石从金、水旁从水、火从火、禾从木,以此类推,以此来弥补按天干地支五行定位字的不足,因此,每个汉字,都可按以上原则分为五行。
比如“李”字从木,但木旁可拆分为横和撇捺,横从土、撇捺从金,因此“李”字除了是木字,还有金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