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日怎么算?
阳历(公历)以月球轨道为基准,设定一个“朔望”周期,平均为29.5306天,这是一个月的时间单位;然后设定一个“回归年”周期,其长度为365.2416天,这是自然年(农历的大月小月不计入)。 两个时间单位的平均值,就是所谓的“农历时间单位”——阴阳合历里的所谓“朔望月”。
农历时间单位的第一个概念是“朔”,每个月的初一都叫“朔”,这一天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太阳刚刚从地球后方消失,月亮从东方地平线升起(这个时间点称为“朔旦”)。 随着月球绕地球公转,过了几天之后,月球位置发生变化,又回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不过这一次月亮没有从东方升起,而是从西方落下,即“望”,这一天为农历十五(或者初二、初八、十三等)。 月圆月缺的过程,也就是“朔”与“望”的不断交替。 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叫做“朔望月”。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点上,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亮最大且最明亮的点,称之为“望极”。
在月亮运行到太阳附近,以及月亮运行到地球附近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关系,使一些地区在夜间能够看到月亮侧面亮光的方向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之“月相变化”或“太阴隐没”。
“月相”共分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九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持续约七天)。其中前四个阶段月亮呈椭圆形,后五个阶段月亮呈圆形。 “月相”有规律可寻,例如对新月而言,当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这段时间里,总是出现在太阳刚落山,而月亮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刻。 对月亮的观察还发现,每隔约2.75昼夜,总有几个小时,月亮和太阳同时从东方升起,此时称“日月同辉”,这种情况大约每四年出现一次。还有每逢农历初一至初五,月亮自东向西过天顶的前方,此时称“朝日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