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邓字几画五行属?
《说文》中说,“邓,南楚国名”。 段玉裁注:“今江鄂诸郡县皆谓之邓,盖后汉南阳之邓邑也。光武以兄昭为邓侯,建武二年封昭子庆为邓侯。三年正月壬午,立大尹官属。四月辛卯,诏曰:‘旧典,王畿百里之内,诸侯国不得置长吏,其关中诸府州邑皆属京兆、河南二尹。’是时,京师及三辅并兼置长吏矣。” 东汉时,邓氏郡国满庭。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昭被封为邓侯;光武帝的妹妹孙宁被立为邓皇后。在刘汉皇族中,邓氏一族地位极高。
后来,这种高待遇延续到了曹魏时期。曹魏皇帝特准邓艾之子邓忠继承父亲爵位,加食邑,又因其无子,令皇甫谧之子皇甫秉过继给邓忠为子,承继爵号。西晋建立之初,仍因袭了这一做法。 到了十六国后期,前赵主刘曜改姓邓,称汉,自号为汉皇帝,史称“前汉”或“成汉”。
这一改动自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北方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为了表示与汉人的血统区别,都改为邓氏。比如鲜卑慕容氏建立了前燕之后,称帝后姓慕容,而儿子慕容德建立后燕,则复姓邓氏。
另外,五胡十六国中的成汉和李雄建立的成汉,也姓邓。南北朝时,氐族苻坚的前秦和后秦也都姓邓。 这样算起来,邓姓的得姓始祖邓羲应该是黄帝姬轩辕的第54代孙,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则是第60代孙!
邓繁体字共有13划,五行属火。邓姓,中国复姓之一,中国百家姓中排名第50位,人口数量在全国排在第50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复姓。得名的由来有二:1、源于妘姓,为纪念邓陵子而得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源于芈姓,为纪念邓曼而得姓。史书中记载,邓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从西鲁初期开始,楚国就一直与邓国交战,到楚武王熊通时期,邓国被楚国所灭。邓国的遗民,一部分人以国名为氏,一部分则以邓陵子的名字为氏,还有一部分人以邓曼儿媳的名义为氏。从西晋时期开始,邓姓在北方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分布,并开始大量迁往南方地区,如邓芝、邓艾等西晋将军和大将。
到了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邓姓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河北、河南、江苏、江西、贵州等省区,是一个大范围的家族。五代和宋朝时期,邓姓出现了三个大的迁徙活动:1、广东韶州(今广东曲江县)邓高、邓贤兄弟,因五代十国的混乱而入蜀。2、湖南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邓乾,为躲避五代十国的战乱而迁往贵州。3、山东曲阜的孔子嫡系后裔孔宜,被宋朝廷派往福建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做县尉,其妻邓氏,随夫至尤溪,子孙从此扎根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