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几门课?
目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方案明确指出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学校的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以前称思想政治)等科目都将使用统编教材。
同时,该方案还指出,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小学低年级开设汉语拼音、识字、书法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开设阅读与写作、语言常识、文学作品欣赏等课程。
也就是说,从初一开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将有所减轻,更多学科类的培训将被禁止。
但方案同时提出,各地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育教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机构,培训内容都不能超出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内容和难度。 2018年起中考体育将会增加分值,物理、化学实验操作也将纳入考试范围。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教育部就发布了《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高校在内的各学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述。
其中,关于中小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报告显示: 总体来看,除福建等地个别学段的课时略有减少外,大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总课时都在增加,尤其是普通高中,课时总量增加了6%~8%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阐述初中课程设置时引用了一个数据:各地普遍开设历史、地理、生物学科普教育课程,一些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学宪法讲宪法等。 作为升学重要参考依据的中考考纲和考试题目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以往那种只重知识积累的考试题型将逐渐被淡化。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 2019年全国共有初中学校4520所,毕业生11.91万人,比上年减少7.37万。比上年减少了6.1%。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们应该明白,给孩子减负并不是一句空话,未来教育的趋势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