愽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博,左右结构,右边的采字,下面是“十”,上面是“艹”。 古文字构造比较复杂,一个字形往往会是一个表字。这里需要把“艸+十”分开来看。 “草”字在古代写作“屮”,在六书中属于会意,这个字最早出现于金文,但是形状和现在的“草”字差别很大;而“十”字古文字构型也较为复杂,但和现在的字形差别不大。
这两个字分开看的时候,“艹”、“十”都是单一结构且偏旁部首十分明确。但是当它们组合起来变成“愽[bó]”时,却变成了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了! 在古代,类似这样的形声字很多,它们的偏旁部首并不固定,而是随着声旁的不同而变化。所以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们才绞尽脑汁地去分辨这些形声字的偏旁。 然而这种形近字往往比较难区分,并且现代汉字字体统一,更增加了识别的难度。比如下面的字中,左边都是“艹”,右边都是“十”,但是在古文字中它们的偏旁是不同的——
上面的字中,左边的“甘”字在古文字中右侧的偏旁是“言”;中间的字左边“甲”字在古文字中右侧的偏旁为“辛”;最右侧的“辛”字在古文字中左侧的偏旁是“爪”。 如果只看字,不结合语境去判断字义,那么就很难分清这些字到底应该取何义。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要专门写《说文解字》来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原因。因为单看一个字去猜它的字义是非常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