畾这个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释曰:“畾,田器也。象形。”段玉裁注曰:“凡言其形若某者,谓像某之形而已,不必言其形制如某也。……上象隆起的泥土,中像畦,下像田间的小路。” 可见,畾本义即指代田器的字形。许慎认为从“田”的字多与田地、农田有关,这一观点被后世文字学家所继承。如杨树达在《古文字结构表》中就把“耒”“耜”“镈”“鎒”等字归入“田部”。可见,“畾”字与“田”字关系密切。
然而,古人创造文字时不会仅仅以形定声定性,必然还会考虑音的关系。比如上面提到的“耒”“耜”二字,今音liè,古音同;“镈”“鎒”二字今音bó,古音同。可以想象,“畾”字的读音也与“田”字相近。清人戴震说:“‘畾’字当如‘田’字之音。”(《戴震文集·答彭定求》)当代学者徐少飞也说:“‘畾’之为字,盖取象于耕作之时,一人在后督耕,一人在前驱耕,故从‘田’,其发声当如‘田’。而其造字之形,则取象于二人,一在前牵牛,一在后推磨,故字从‘大’”(徐少飞《古文字構形學》)读若田,是“畾”的常用读音之一。
除了“读若田”之外,“畾”字还有其他读音。金文“畾”文字形与甲骨文近似,学者们一般认为是农具“耒”的象形。许慎说“耒”字“象形”,也就是承认“耒”字像形。而甲骨文中许多形声字都是像形的,这些字多半属于借字或异体字,“耒”就属于这种情况。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把“耒”的异体字一一列出,其中就有“畾”“雷”“麗”。“畾”字在古代还有另外两个读音——léi和l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