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五行属性代表什么?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唐•杜甫《兵车行》)。 在古人的认识里,玉器之所以具有辟邪、安神等疗效,其原因就在于玉石埋于大地之中,吸取了大地之精气,而天地初开、万物未生之时,乾坤为混沌之气所笼罩,其中孕育了金、木、水、火、土五星以及日、月二星,而这七项元素构成了世界最初的结构,形成了所谓的“七星高照”。 由大地的精气升华而成的玉石,其本身自然也拥有了天地间的灵气和所有元素的性质。
既然玉具有五行属性的风调雨顺,那么自然也可以拥有五行的坏处——相克。 因此古人认为玉虽有阴阳五行,但却并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佩戴者犯了阳刃性急、阴刃伤肾的毛病,那么正好可以佩带一块水属性或火属性的玉石来进行辅助治疗。
当然,这种看法仅仅局限在中医学的理论范围内。现代科学证明,水晶、青金石等属于无机盐,其中的化学成分并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诸如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等玉石,除了含有钙、镁、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之外,所含的微量元素量也并不足以对人体的生理结构造成明显影响。
因此现在人们认为,玉的主要作用在于心理调节方面的影响,即所谓“养心”“养神”的作用。 也就是说,玉对于人的意义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这恰好与儒家强调的人伦道德、中庸之道不谋而合。
因为玉是平和的、中正的,所以君子应该如玉般道德完备且内外兼修。又由于玉的美不仅表现在外在的莹润光泽上,而且体现在内在的温润致密上,所以像玉一样内在坚实,表里如一,也是君子应有的品德。 至于阴阳相克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忽视。毕竟玉石毕竟是外来之物,它与人体内环境不可能完全契合,更何况中医所说的“五行的相生相克”,实际上是指阴阳五行之间运动、转化关系的抽象理论,是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营养素”说完全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