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山五行属什么?
《尔雅.释天》云“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太者大也。岁者岁星也。摄提亦星名,武曲之象”(见《孝经·五行正义》)。又云“太岁在卯日单阏”,“单阏者,辰土之别名”。 可见古时称寅年寅月为摄提格,寅月为孟春,阳气始生,故以“摄提”指代春季;正月为辰月,即“单阏”。古人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立春为农历一月朔日,大寒为腊月晦日。
冬至为十一月末,小寒为十二月首。立春节气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太岁在寅日摄提格”“太岁在卯日单阏”“太岁在辰日执徐”……以此类推。 “太岁”是古代天人感应的说法。古代天文学家发现,地球公转轨道有两个特点:一是垂直于黄道面,二是斜着通过黄道。这样,就形成了三个轨道平面:黄道面、赤道面和两极轴。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古人看到,当冬至时,北极星高度最大,夏至时,最高点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二分之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北及南;而霜降立冬之后,北极星的高度逐渐降低,直到来年冬至,又回到最高点。他们还将这种周期性变动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因此可以说,干支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之一。它通过明确的时间点和时间点所对应的天文现象,来标示季节转换,指导农耕,这一科学成就甚至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对那里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