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楼叫什么?
上海这座城,可以说是“楼”起来的! 在解放前,上海的地标是南京西路的静安寺(有寺庙的那座)——这在建国后仍然没变,只是寺庙换成了剧院。 而在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物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断更名的。 大约在1963年左右,当时上海市政府决定在上海展览中心旧址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会展中心。随后就建起了这座由德国建筑师设计,被称为“世纪大厅”的上海国际会展中心。 但这里由于太偏心(在现光复路)而一直门可罗雀,直到虹桥商贸区的建立才重新有了人气。
为了迎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政府斥资6000万元把国展中心的外立面全部翻新,同时内部也做了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当然,翻新的理由除了电影节之外还有个原因——1987年这里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卢辛塔尼亚号”客轮事故,政府不得不重新装修以迎接各国记者和民众。(注:卢辛塔尼亚号1959年竣工,原属瑞士纳沙泰尔运河船务公司,后归布雷顿·麦克唐纳公司所有。1972年由荷兰船东租用,隶属于东方轮船公司。)
时间来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入世步伐加快,作为对外贸易窗口的上海需要一批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高楼建筑群。于是,在黄浦江畔、南苏州路和南京西路间的一小块地块上,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及“长江实业大厦”于1994年开始动工建设。
其中上交所大楼在1995年3月建成,共60层、高208米,采用了当时颇为时髦的“玻璃幕墙”结构。而长江实业大厦则在1997年建成,高度同为208米,因为外形酷似英国伦敦“塔桥”,因此获得了“小塔桥”的称号。 这两幢楼,加上旁边正在建设中的金茂大厦,在建成后的一段时间里构成了上海新的市中心。
至于上海交易所大楼,由于其独特的玻璃幕墙结构,在建成后还被人们称为“玻璃迷宫”。而这座“迷宫”也曾多次出现在电视节目或电影画面中,成为那一代人深刻的记忆。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这座“迷宫”渐渐成了“旧时代”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