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属于什么生肖?
周武王姬发,其母为大姬,姓姜,乃是神农氏之后裔,据传他因文王第四子,继承王位后始建都城成邑(今河南洛阳东)。周人最初受封于豳地(今陕西旬邑县),后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凤翔县、岐山县一带)。 周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伐纣时立下汗马功劳。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继位,由周公旦辅佐处理国家大事。
后来,周公因成王年岁渐长,担心幼君守不住江山社稷,就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北征猃狁,安定北方;另一件事就是建设洛邑,迁宅东都。 公元前1046年,镐京(今西安西南)附近发生地震,周公认为这是上帝对殷商的惩罚,于是决定离开饱受灾难的镐京,在洛水北岸另建新都,以“避祸就福”。据说当时周公询问了卜筮的结果,得到的是吉兆,才着手开始营造洛邑,史称“周公营雒”。
《礼记·明堂》记载:“周公既相天子,郊祀天地,奏乐舞,而莫不和调。”意思是说,周公辅佐天子,不但能平定天下,还能制造出令音乐家们满意的乐器和乐曲。当然,这只不过是儒生们对于圣人的溢美之词罢了,实际上周公在营造洛邑时,很可能借鉴了商人的筑城技术。 《尚书·洛诰》曾详细记载了建造中的洛邑:“成王在丰,欲徙洛邑,惟洛吃得未下。”“惟洛得”是说只有洛邑这座都城才适合作为国都。因为当时周人对殷商余民还抱有戒心,所以不敢将都城置于洛邑,只能暂时住在丰邑。直到周王朝彻底控制住局面以后,才正式把洛邑作为首都。 那么,身为权倾朝野的首席大臣,周公为何会亲自参与营建洛邑这样一项工程呢?
我们前面说过,西周的统治基础除了宗室之外,还有功臣和诸侯两大阶层,为了安抚功臣和诸侯,周公必须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建设新都,以便他们能够继续稳定地剥削农民,汲取财富。同时,建设洛邑也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之一。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加强王室权力,实行“作丘甲”制度,即由王室掌管各地军队,征收军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地方上除了征收田税外,还要缴纳军赋,所谓“田里不鬻”,土地不能买卖,但是户口可以移动,即所谓“作丘赋”、“换户贯”或“移官”。到春秋末期,各国纷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令中就有规定:“什伍而居,宾客往来,出入无常,为之法制,以治内外。”用法律形式确定重农抑商和奖励耕作的方针,加强中央集权。
到了西汉时,为了削弱藩国势力,又颁布了“推恩令”,使得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然而这种中央集权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现的,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士族大姓的崛起,这种平衡打破了,政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操控。西晋的时候,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皇权独尊,他开始大肆赏赐勋臣,并不断授予王侯高官显爵,希望以此收买人心。
晋武帝病故后,晋惠帝即位,外戚杨骏辅政,遭到皇后贾南风和权臣汝南王司马亮等联手诛灭,朝廷权力出现真空。后来,司马炎的子孙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残杀,最终形成了“八王之乱”的局面。
可以说,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开始,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永无休止的轮回,帝王们不断凝聚政权,然后失去政权,然后再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