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在五行缺什么?
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传说这是根据乌龟的背纹划分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分别对应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而“戌时”就是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时间段。 在中国古代“五斗米教”盛行的年代(这玩意的创始人就是东汉张衡),人们认为人是天地之气凝结而成的,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其中又有阴阳之分,阴代表女性,阳代表男性。 男人属阳,阳气充足,阴气不足,因此身体就强壮,阳气不足,身体就虚弱。那么怎样补充身体的阳气呢? 汉代的大儒董仲舒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养生论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既然阳气是人体需要的元素,那我们就要多补充阳气,而补充阳气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吃补阳的食物。 在中医的理论中,食物被归纳为五大类,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毒,其中每种食物都被归类至五种类型之中,只有五谷中的粳米、小麦、大麦及各种豆类属于阴阳平衡类食物——《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我们现代人在生活中要遵循这样的饮食原则,才能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否则就会因偏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戌时”这一时间段缺什么呢? 当然是要补阳气了! 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在白天要从事生产活动,故而晚上要进行“夜经济”,用现今的话说就是“吃夜宵”。
古书中有记载,“宵则达旦,烟火不绝……至四更鼓绝,人始就寝……凡一日之膳,惟食此两餐……至三更而后食者,惟点灯草汤饼而已。”——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夜市》 “黄昏以后,买卖皆聚于铺间,灯火罗列,到处喧嚷。”——明·余象斗《醉醒石全书·赵太祖万弩穿身》 这些史料都反映了古人晚上吃夜宵的习惯,而夜宵的主要食材多是动物蛋白,如鱼肉、禽肉、鸡蛋等,这些食物吃多了容易伤阳气,特别是对于体质本来就虚寒的人来讲,更是有大害。 至于植物类的蛋白,因含有蛋白质的豆类大多是在夜间或凌晨生长,故而那个时间食用最佳。 如果到了“戌时”你还想吃点儿什么的话,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尤其是含维生素C高的食品,因为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细胞的氧化,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人体需要维生素C的量并不高,只要每天适量摄入,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水果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不过有些食物富含的维生素C是以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必须通过蒸煮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建议用炖汤的方式补充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