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宋御街有什么?
作为生活在杭州这座城市,又比较喜欢看《知否》的人来讲,看到这个题目实在是忍不住进来看一看。 先来看看小说里对这条街的描述——
“这日天气晴好,她正想着要出门逛逛,便沿着御街而行,走了片刻,忽地想起自己如今已是庶出,与那些商贾之家的妾室无异了。她微微叹了口气,凭谁说的花言巧语也是无用,自个儿的身份终究是卑微了一些。”
这里的“御街”自然不是指现在的步行街,而是指宋代的皇城根儿下的街道。至于为什么说“今非昔比”,是因为现在这条街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商业街了,而是一条历史风貌街。也就是说,现在的“御街”是在保留完整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复建的。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南宋御街”指的就是中山中路。这里曾经就是南宋时的“御街”,不过当时可没有叫做“中山中路”的路名。在宋时,这里是“南御巷”(请自动脑补杭州话音)。
关于这条“南御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吴越国时期。当时的吴越王钱弘俶为了供奉佛教,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开始在凤凰山麓修建寺院,取名永庆禅院。后来因为寺院占地太少,就又在原地后挖地筑基,以铜铁作地基来扩大建筑规模,并将永庆禅院改名承天寺。
到了南宋时,由于京城的街道名称多变,这条街被叫作“南御巷”(注:此处的“南”字念nán),属于“御街”中的一部分。
“南御巷”之所以被称为“南御巷”,除了其位于京城南部,还因为它还是皇家所用碾酒的场地。(注:古时南方多产米,少产麦,所以主要用大米酿造的酒叫“南酒”;北方多是小麦产地,酿酒多用小麦,因此称“北酒”。)《梦梁录》中有记载——“南御巷,旧传系碾酒之处。”
“南御巷”还是一条商业街,街上店铺林立,行当齐全。《梦梁录·卷十二·郊坰》中就有记载——“至如南御巷、大井巷口,诸般货物,无不集于此。” 可惜这样的盛况并没有维持多久。元朝建立后,实行海禁政策,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都遭到重创。到了明朝,虽然解除了海禁,但杭州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没有恢复过来。到了清代,北京设江宁织造署管理江南丝绸业,杭州的商业才渐渐复兴起来。
说了这么多历史上“南御巷”的情况,下面说说改建后的“南宋御街”的情况。 先说背景知识。2001年底,杭州市政府决定对历史上著名商业街之一的“凤起路”进行改造。考虑到这条街道上有“中国服装第一街”之称的“四季青服装市场”和“银泰百货”等商业设施,并且周边有“武林广场”和“西湖景区”等人气旺盛的景点,所以就决定在此建造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
经过规划,该项目被命名为“南宋御街”,由多个功能区组成,其中既有购物中心,也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商铺。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还邀请了很多文化学者和文物专家来做研究论证。据说因为在建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物遗迹,于是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便多次修改调整,最终实现了保护和开发并重。
2005年建成开放后,“南宋御街”立即引起社会关注,并成为杭州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 我第一次去“南宋御街”的时候,觉得它更像一条仿古商业街,到处充斥着商店卖着样式相同的工艺品和小玩意儿。虽然也有些地方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场景,比如说铸铁的“永庆寺”,或者是石碑上的“岳鄂王墓”,但是这些场景并不能让人产生太多的代入感。
这几年再去“南宋御街”,感觉整个氛围好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旁边的“武林广场”改造后人气旺盛,周边居民和游客都来此处逛街;另一个方面,也许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人们选择就近游览,所以“南宋御街”重新找到了存在感。 不管怎么说,“南宋御街”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说算是成功了的,至少解决了附近居民购物难和外地游客逛什么的问题。